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吐万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吐万氏,源自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(今河北蔚县以西、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、五台山东北一带)鲜卑吐万部,为鲜卑拓跋部的一百五十余个属部之一。
鲜卑族吐万氏的鼻祖,是北魏王朝镇守兖州东郡的阳平王拓跋·熙(公元415~488年)的长子拓拔·吐万(公元432~455年代考),他擅长儒学和作诗,在北魏王朝游牧民族中独树一帜,故而北魏太武帝拓跋·焘时期(公元424~452年在位)很是喜爱他,拓拔·吐万本人对自己的属下也十分亲善,深得部众的爱戴。
但拓拔·吐万在二十三岁时就暴病而逝,北魏文成帝拓跋·濬(公元453~465年在位)追赠这位堂弟为冠军兼并州刺史、晋阳顺侯,其后所属部族人等便以其名字命部,即称吐万部。随后该部部众以部名为姓氏,称“吐万氏”,以纪念拓拔·吐万。
到了北魏孝文帝拓拔·宏太和十七~二十年(元宏,公元493~496年),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(今山西大同)迁至洛阳(今河南洛阳),入主中原,随即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,期间吐万氏族人大多冠改汉姓为万氏、穆氏,其中万氏的姓氏读音作mò(ㄇㄛˋ),融入汉族,皆世代相传至今,号称“洛阳族”。
例如,著名隋朝时期的榖城郡公左屯卫大将军、代郡人(今山西朔州)吐万绪(字长绪),即源自该支吐万氏家族。
得姓始祖:拓拔·吐万。